nao的成语(共169个)
针头线脑
成语解释:见“针头线脑”。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二回:“只有晁夫人是个不肯忘旧、念人好处的人,凡是便人回家,不是二两,就是一两,再少也是五钱,分外还有布匹鞋面、针头线脑之类。”
磕头碰脑
成语解释: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3回:“这有何难?放着相大爷一个名进士,磕头碰脑,满路都是同年,这有甚么难处!”
蔫头耷脑
成语解释:蔫:枯萎;耷:垂。
没精打采的样子。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满银蔫头耷脑走出门坎后,惊讶地看见是他的小舅子,便把罗着的腰直了一下,脸上倒显出了几分羞愧的颜色。”
打打闹闹
成语解释:指喧嚷地争吵和打架或用语言和行动来开玩笑。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另外人家的妇女就不受这种约束了,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跟赶集上会一般。”
呶呶不休
成语解释: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
说话唠叨地说不停。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晚弗吾耳,骚吾心!”
探头探脑
成语解释: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
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终看他未破,时时去他那下探头探脑,心下也须疑它那下有个好处在。”
春色恼人
成语解释:恼:撩拔,挑逗。
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夜直》诗:“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削尖脑袋
成语解释:形容一个人伪装,粉饰,拚命钻营的丑态。
成语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三回:“南京政府里的官员,大都削尖脑袋,使出浑身解数钻门路巴结北京政府中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
贼头贼脑
成语解释:形容举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成语出处:清・李渔《玉搔头・奸图》:“后面跟了一个贼头贼脑的人,毕竟是个奸细。”
恼羞成怒
成语解释:恼:气恼;羞:羞臊。
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虎头虎脑
成语解释: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
成语出处: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绞尽脑汁
成语解释:绞:挤;用;尽:完。
形容用尽了心机;想尽了一切办法。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
抓耳挠腮
成语解释: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恼羞变怒
成语解释:见“恼羞成怒”。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楞头楞脑
成语解释: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