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的成语(共280个)
买卖不成仁义在
成语解释: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
成语出处: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悬牛头,卖马脯
成语解释:脯:干肉。
挂的是牛头,卖的是马肉干。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名不副实。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杂篇》:“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县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成语解释: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成语出处:《南史・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悬羊头,卖狗肉
成语解释:悬:吊挂。
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比喻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名不副实。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钵元禅师法嗣》:“有般名利之徒,为人天师,悬羊头,卖狗肉。”
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成语解释:夸称:夸奖。
在远近各处夸奖、称颂,炫耀。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6回:“全靠恩官作成,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成语解释:行迈:走路;靡靡:行步迟缓;摇摇:心神不安。
走路慢吞吞,心中摇荡荡。形容心情沉重惶惑。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千金买骨
成语解释:花千金高价去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爱惜人才。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2回:“晚生下士,蒙老先生怜才心切,欲自愧怍,故得冒充名流,作千金买骨。”
麦穗两歧
成语解释: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卖俏倚门
成语解释:俏:容态轻盈美好。
形容妓女卖弄风骚的生活。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
生炒热卖
成语解释:指急于应付,现做现卖而不暇精制。
成语出处:茅盾《如何击退颓风》:“为了要吃饭,又不得不在顾忌多端的夹缝中作微弱之呼声,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写作,生炒热卖。”
千金买赋
成语解释:花一千金买一篇散文。指文章值钱。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
鸿都买第
成语解释:《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
”《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修,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后以“鸿都买第”泛指买官行贿。成语出处:《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兒买第耶?’”
买田阳羡
成语解释:指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宋・苏轼《菩萨蛮》词:“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卖李钻核
成语解释: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行财买免
成语解释:行:从事。
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落得骗了些果子吃进肚里,且又得了行财买免的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