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L
  5. luan

luan的成语(共405个)

  • 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解释:兵、马:指战争;荒:荒乱。
    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 拨乱反正

    luàn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拨:治理;乱:指乱世;反:回复;正:正常。
    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现在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事理。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 病急乱投医

    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成语解释: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

  • 小不忍则乱大谋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成语解释: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犯上作乱

    fàn shàng zuò luàn

    成语解释: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群魔乱舞

    qún mó luàn

    成语解释:成群的魔鬼乱蹦乱跳。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成语出处:穆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在乌云密布群魔乱舞的日子里,为了纯朴的老农,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正气之歌!”

  • 快刀斩乱麻

    kuài dāo jiǎn luàn

    成语解释:快:锋利。
    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成语出处:《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 胡思乱想

    hú sī luàn xiǎng

    成语解释:胡:乱;随意。
    不切实际;毫无根据地瞎想。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文》:“苦心未能静安,则总是胡思乱想,如何是能虑。”

  • 胡言乱语

    hú yán luàn

    成语解释: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成语出处:元・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 始乱终弃

    shǐ luàn zhōng qì

    成语解释:乱:淫乱,玩弄。
    先乱搞,后遗弃。指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

    成语出处:唐・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

  • 手忙脚乱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宗・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乱臣贼子

    luàn chén zéi zǐ

    成语解释:旧时指不忠君主;不守臣道;作风反叛的大臣。后指破坏国家统一;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也作“逆子贼臣”。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 贼臣乱子

    zéi chén luàn

    成语解释: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

  • 禁暴静乱

    jìn bào jìng luàn

    成语解释:禁:禁止;静:平静。
    禁除暴行,平静叛乱。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经籍志》:“兵者,所以禁暴静乱者也。”

  • 贼子乱臣

    zéi zǐ luàn chén

    成语解释:见“贼臣乱子”。

    成语出处:唐・魏徵寿《隋书・许善心传》:“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