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的成语(共2539个)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成语解释: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成语出处:《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成语解释: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成语解释: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
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成语解释: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成语出处: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宋・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成语解释: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成语解释:豫:通“预”,事先准备。
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
成语解释:千里长的路,不能够要求它像绳子一样直。形容人和事物各有不同,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成语出处:《管子・宙合》: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干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成语解释: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成语解释: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成语出处:《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成语出处: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成语解释: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成语解释: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成语解释: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成语出处: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