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的成语(共2539个)
暴戾恣睢
成语解释:暴戾:残暴凶狠;恣睢:横行霸道。
形容凶狠残暴;任意妄为。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背井离乡
成语解释: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
离开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悲欢离合
成语解释: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
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成语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标新立异
成语解释:标:揭举;立:树立。
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表里如一
成语解释:表:外表;里:内心。
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寸步不离
成语解释:寸步:极短的距离。
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语解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语解释: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语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桃李满天下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心有余而力不足
成语解释:心里非常想做;可是能力或力量不够,而无法做到。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不远千里
成语解释:不远:不以为远。
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不可理喻
成语解释: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
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成语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不遗余力
成语解释: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
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调虎离山
成语解释: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