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的成语(共392个)
姗姗来迟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独往独来
成语解释:指行动自由,没有阻碍。又指作文用字独具一格,后指单独往来。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百无聊赖
成语解释: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
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成语出处: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本来面目
成语解释: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
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成语出处:宋・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还其本来面目
成语解释:让人或事的起初面目或情况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莫思善,莫思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成语解释: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成语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既来之,则安之
成语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山雨欲来风满楼
成语解释: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成语出处: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人生七十古来稀
成语解释:稀:稀少。
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成语出处: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成语解释:敌:对抗;堰:拦河坝。
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成语解释: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韩厥为何自刎了,必然走了赵氏孤儿,怎生是好?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成语解释: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负,实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可算得千古独步。”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成语解释:即:就,立刻;挥:挥手。
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成语解释: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