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的成语(共99个)
心狠手辣
成语解释: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成语出处:清・藤谷古香《轰天雷》:“唐敬宗之于刘克明,未尝欲诛之也,而克明卒弑之于饮酒烛灭时矣。刑余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十冬腊月
成语解释: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十冬腊月喝凉水,临死埋在灶火坑。”
寒冬腊月
成语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
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成语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九牛拉不转
成语解释: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旮旮旯旯
成语解释:房屋、庭院、街道的所有角落及曲折隐蔽之处。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36章:“老天爷,你快自己找去吧,旮旮旯旯,我全找遍了。”
邋邋遢遢
成语解释:指人肮脏不整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裹一项油油腻腻旧头巾,穿一领邋邋遢遢泼戏袄。”
拖拖拉拉
成语解释:宽松摇曳的样子。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
稀稀拉拉
成语解释:稀少疏落,形容对自己要求不严,随随便便。
成语出处:丁玲《三日杂记》:“只看见好几个地方都是稀稀拉拉挤来挤去的羊群,而留在栏里的羊羔听到了外面老羊的叫唤。”
半半拉拉
成语解释:不完整;未全部完成的。
成语出处:朱自清《论说话的多少》:“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说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或者打盹儿,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
伏伏腊腊
成语解释:极其顺服的样子。
残冬腊月
成语解释:腊月:阴历十二月。
指一年将尽之时。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错过了吉日良时,残冬腊月,未必有好日了。”
拉帮结派
成语解释:拉:拉拢;结:组织。
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83.2.20:“对于少数人在改革中抵制、怠工、失职渎职;乘机制造思想混乱,拉帮结派,进行非法组织活动……就要严肃处理。”
拉家带口
成语解释: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
成语出处:苗培时《矿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没法过下去了,拉家带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们好混。”
生拉硬扯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成语出处:曹禺《日出》第四幕:“福升生拉活扯地将黄省三向外拖。”
味同嚼蜡
成语解释: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咀嚼。
成语出处:《楞严经》卷八:“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