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的成语(共421个)
哭笑不得
成语解释: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情况又可气又可笑,使人不知怎么做才好。也可形容处境尴尬。
成语出处:元・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苦尽甘来
成语解释:尽:终结;甘:甜;美好。
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不知甘苦
成语解释: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
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成语出处:春秋・鲁 墨翟《墨子・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劳苦功高
成语解释:劳苦:劳累辛苦。
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良药苦口
成语解释:良:好;苦口:口味苦。
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摧枯拉朽
成语解释: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成语出处:《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苦乐不均
成语解释:均:平均。
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成语出处:《魏书・太武五王列传》:“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
干啼湿哭
成语解释: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
湿哭:有眼泪地啼哭。
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成语出处:《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分甘同苦
成语解释:见“分甘共苦”。
成语出处:《北齐书・慕容俨传》:“俨犹申令将士,信赏必罚,分甘同苦,生死以之。”
拉朽摧枯
成语解释:同“摧枯拉朽”。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纨绔子弟
成语解释:旧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纨:细绢;纨绔:细绢做的裤子。
成语出处:元《宋史・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
倒悬之苦
成语解释: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成语出处:《元史・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
飘风苦雨
成语解释:形容天气恶劣。
成语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尚同上》:“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刳胎焚夭
成语解释: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
成语出处:《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矣。”
乐嗟苦咄
成语解释: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成语出处:《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