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的成语(共1408个)
- 满目荆榛- 成语解释:荆:荆条,灌木。 
 榛:树丛。
 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张全义传》:“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 敬事不暇- 成语解释:敬:恭敬。 
 事:侍奉,为他人效劳。
 暇:空闲。
 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明宗纪》:“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从荣诸王敬事不暇,独忌从珂威名,每于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 
- 励精图治- 成语解释: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 
 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成语出处:元《宋史・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 动静有法- 成语解释:动:行动;静:静处;法:法则。 
 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规则。指行动合乎规范。- 成语出处:《金史・后妃传赞》:“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 景星麟凤- 成语解释:犹言景星凤凰。比喻杰出的人才。 - 成语出处:《元史・同恕传》:“自京还,家居三年,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乡里称为先生而不姓。” 
- 宠辱若惊- 成语解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井底之蛙- 成语解释: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 以人为镜- 成语解释: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 成语出处:先秦・墨翟《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 行不从径- 成语解释: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成语解释: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成语出处:《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盲者得镜- 成语解释: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 成语出处:《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 市井之臣- 成语解释: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 
 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成语出处:《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 井中视星- 成语解释:从井里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浅,见识狭隘。 - 成语出处:《尸子・广释》:“因井中视星,所见不过数星。” 
- 枯茎朽骨- 成语解释:茎:草茎;骨:骨头。 
 枯槁的草茎,腐烂的骨头。比喻腐朽的事物。- 成语出处:《关尹子》:蓍之与龟,本枯茎朽骨耳!灵从何来,圣从何起?今则能彰往察来也,上下无常也,枯茎朽骨,何其神哉。 
- 养精蓄锐- 成语解释: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 
 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