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J
  5. jian

jian的成语(共1743个)

  • 剪烛西窗

    jiǎn zhú xī chuāng

    成语解释: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挨肩擦脸

    āi jiān cā liǎn

    成语解释:挨:靠近。
    擦,接触。形容狎昵之状。

    成语出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65回:“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

  • 草菅人命

    cǎo jiān rén mìng

    成语解释: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
    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 屡见不鲜

    jiàn bù xiān

    成语解释:屡:多次;鲜:新奇。
    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见不鲜。”。

    成语出处: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

  • 简明扼要

    jiǎn míng é yào

    成语解释:扼要:抓住要点。
    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成语出处: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 艰苦奋斗

    jiān kǔ fèn dòu

    成语解释: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去工作或斗争。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十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

  • 小巫见大巫

    xiǎo wū jiàn dà wū

    成语解释: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
    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

  • 日久见人心

    rì jiǔ jiàn rén xīn

    成语解释: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成语出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全名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 尖担两头脱

    jiān dàn liǎng tóu tuō

    成语解释: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他若不嫁我呵,可不弄得尖担两头脱。”

  • 杀人不见血

    shā rén bù jiàn xuè

    成语解释:杀了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 贫贱不能移

    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成语解释: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百闻不如一见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语解释:闻:听。
    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耳闻不如目见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成语解释: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伸手不见五指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

    成语解释: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英雄所见略同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语解释: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
    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成语出处:晋・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