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G
  5. gang

gang的成语(共112个)

  • 三纲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成语解释: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 刚柔相济

    gāng róu xiāng jì

    成语解释: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成语出处: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 内柔外刚

    nèi róu wài gāng

    成语解释: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成语出处:《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 外刚内柔

    wài gāng nèi róu

    成语解释: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 百炼成钢

    bǎi liàn chéng gāng

    成语解释:炼:冶炼。
    铁经过反复锤炼便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的、多次的锻炼;使人非常坚强。

    成语出处:郭小川《保卫我们的党》诗:“点起斗争的烈火,使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 至大至刚

    zhì dà zhì gāng

    成语解释:至:最,极。
    极其正大、刚强。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 做刚做柔

    zuò gāng zuò róu

    成语解释: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成语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又叫宅里再暖出一大瓶酒来与脚户吃,做刚做柔的将脚户打发散去。”又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的解劝。”

  • 能柔能刚

    néng róu néng gāng

    成语解释:柔:温和;刚:刚强。
    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 能刚能柔

    néng gāng néng róu

    成语解释:刚:刚强;柔:温和。
    指可以温和也可以强硬。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能刚能柔才是本,她得瀎他一把儿。”

  • 戆头戆脑

    gàng tóu gàng nǎo

    成语解释:楞头楞脑,傻头傻脑。

  • 刚克柔克

    gāng kè róu kè

    成语解释:克:克服,制服。
    以刚强见胜或以柔和见胜。指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成语出处:《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 外柔内刚

    wài róu nèi gāng

    成语解释:柔:柔顺。
    刚:刚强。
    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

    成语出处:《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 拔山扛鼎

    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语解释:拔:拔起来。
    扛:两手举起。
    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
    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钢筋铁骨

    gāng jīng tiě gǔ

    成语解释: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成语出处: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 纲常扫地

    gāng cháng sào dì

    成语解释: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
    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