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的成语(共557个)
方外人
成语解释:方外:世外。
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你究竟是方外人。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
攻疾防患
成语解释: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方底圆盖
成语解释: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耳听八方
成语解释: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割据一方
成语解释: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方今朝政颠倒,宦官弄权,官家威令不行,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
百花齐放
成语解释:百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
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贞节牌坊
成语解释:古时用来表彰女性从一而终的门楼。指坚贞不二的标志。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这监门口也盖不得那贞节牌坊。”
西方净土
成语解释: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成语出处:唐・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方便之门
成语解释:方便:本为佛教语;指用灵活的方式劝人信佛。
后引申为给人以便利。便利的大门。成语出处: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柄,盖伸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八方风雨
成语解释:八方:四方四隅的总称。
四面八方的疾风骤雨。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成语出处:唐・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放虎遗患
成语解释: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
蜂房水涡
成语解释:蜜蜂的巢和水的漩涡。比喻宫殿楼台的布局曲折回旋,多且密。
成语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四面八方
成语解释: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
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放僻邪侈
成语解释:见“放辟邪侈”。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
百计千方
成语解释: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