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o的成语(共291个)
沽名钓誉
成语解释: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极力谋取好名誉。沽:买;钓:喻用手段取得。
成语出处:金 张建《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于人闻,而专苛察督责。”
调嘴弄舌
成语解释:调嘴:耍嘴皮。
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调三斡四
成语解释:挑拨是非。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斡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
调三窝四
成语解释: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少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嚼舌根,就是调三窝四的。”
饶舌调唇
成语解释:饶舌,多嘴。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饶舌调唇,怎当他拔树寻根。”
掉舌鼓唇
成语解释: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油腔滑调
成语解释: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
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成语出处:清・王士祯《师友诗传录・卷一・郎廷槐问》:“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
南腔北调
成语解释:南、北:指一个国家的南方、北方;腔:语调。
形容口音不纯;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成语出处:清・赵翼《檐曝杂记・庆典》:“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调风变俗
成语解释:犹言移风易俗。
成语出处:《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燕雀岂知雕鹗志
成语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
镂冰雕琼
成语解释:琼:美玉。
比喻作品风格明洁或构思新颖精巧。成语出处:明・杨慎《升庵诗话・孙器之评诗》:“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掉头鼠窜
成语解释: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成语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
弄鬼掉猴
成语解释:比喻调皮捣蛋。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三日两日,又弄鬼掉猴的。”
狗尾续貂
成语解释: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来补充。貂:指古代皇帝侍从官员用作帽饰的貂尾。
原讽刺所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指后来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8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狗尾续貂。”
稳坐钓鱼船
成语解释: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成语出处:俗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