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的成语(共213个)
觥筹交错
成语解释: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撮科打哄
成语解释: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漫遣》:“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一生浪荡,半世风流。但是晦气的人家,便请我撮科打哄;不管有趣的子弟,都与他钻懒帮闲。”
蹉跎岁月
成语解释: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虚度光阴。
白白地度过年月。指人生虚度年华。也作“日月蹉跎”、“岁月蹉跎”。成语出处:晋・阮籍《咏怀》:“误东未终极,白日勿蹉跎。”
挫骨扬灰
成语解释: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搓手顿脚
成语解释: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4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举止失措
成语解释:措:安放,放置。
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无所措手足
成语解释: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罔知所措
成语解释:罔:不。
知:知道。
措:安置、处置。
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成语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措置裕如
成语解释:措置:安排、料理;裕如:从容不迫的样子。
形容处理事情从容不费力气;又完成得很好。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
一差二错
成语解释: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阴错阳差
成语解释:原为阴阳家术语;指把阴和阳搞错了。现比喻各种偶然的因素凑在一起而造成差错。
成语出处:明・阮大铖《燕子笺・轰报》:“摊开纸条,把解状元怎阴错阳差报。”
切磋琢磨
成语解释: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石;磨:指加工石头。
原指对玉石、象牙等的细加工;现指讨论问题;取长补短。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量知篇》:“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履舄交错
成语解释: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厝火积薪
成语解释:厝:同“措”;放置;薪:柴草。
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山珍海错
成语解释:海错:指各种海味。
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成语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炮羔如折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