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C
  5. cui

cui的成语(共174个)

  • 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成语解释: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摧眉折腰

    cuī méi zhé yāo

    成语解释:低眉弯腰。形容没有骨气,巴结奉承。

    成语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摧枯拉朽

    cuī kū lā xiǔ

    成语解释: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成语出处:《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 摧志屈道

    cuī zhì qū dào

    成语解释:摧:摧折,放弃;道:道德。
    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成语出处:《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 摧坚陷阵

    cuī jiān xiàn zhèn

    成语解释:摧:击溃;坚:锋芒,引伸为精锐;陷:攻入。
    攻入并摧毁敌军的阵地。

    成语出处:《南齐书・桓康传》:“随世祖起义,摧坚陷阵,膂力过人,所经村邑,恣行暴害。”

  • 无坚不摧

    wú jiān bù cuī

    成语解释: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能摧毁。

    成语出处:《旧唐书・孔巢文传》:“(田)乃就宴,悦酒酣,自矜其骑射之艺,拳略之勇,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 拉朽摧枯

    lā xiǔ cuī

    成语解释:同“摧枯拉朽”。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 苍松翠柏

    cāng sōng cuì bǎi

    成语解释:苍:青色。
    翠:青绿色。
    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 摧坚殪敌

    cuī jiān yì dí

    成语解释:摧:摧毁;坚:坚固的事物,指敌人的精锐;殪:致死,歼灭。
    摧毁和消灭敌人。

    成语出处:宋・曾巩《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尔能躬降士徒,摧坚殪敌,斩捕甚众,鼓行无前。”

  • 摧坚获丑

    cuī jiān huò chǒu

    成语解释: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
    丑:众,指敌人。
    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形容作战十分英勇。

    成语出处:宋・曾巩《折克行彭保传官制》:“开通道途,收复贼聚,摧坚获丑,尔功居多。”

  • 摧紧获丑

    cuī jiān huò chǒu

    成语解释:摧坚:击溃敌精锐部队;丑:众,指敌人。
    挫败敌方精锐的军队,俘获敌寇。形容作战十分英勇。

    成语出处:宋・曾巩《折克行彭保转官制》:开通道途,收复贼聚,摧坚获丑,尔功居多。

  • 蕙折兰摧

    huì zhé lán cuī

    成语解释:蕙:蕙草;兰:兰花。
    比喻女子夭亡。

    成语出处:清・袁枚《续新齐谐》:“怨侣方成,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 珠围翠绕

    zhū wéi cuì rào

    成语解释:珍珠、翡翠团团围绕。形容豪华、富贵或女子服饰华丽。也形容美女侍从众多。

    成语出处:元・金好问《书贻第三女珍》:“珠围翠绕三花树,李白桃红一捻春。”

  • 红飞翠舞

    hóng fēi cuì

    成语解释: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
    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 为虺弗摧

    wéi huǐ fú cuī

    成语解释:虺:小蛇。
    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弱敌不除,必有后患。

    成语出处:《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