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g的成语(共306个)
改恶从善
成语解释: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指不做坏事;重新做人。表示坏人或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有了明显的悔改表现。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从心所欲
成语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自作聪明
成语解释:自以为很聪明。形容轻率逞能。
成语出处:《尚书・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
从一而终
成语解释: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成语出处:《周易・恒》:“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
军法从事
成语解释:按照军法严办。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敢有趁灌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力不从心
成语解释: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
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投笔从戎
成语解释: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言听计从
成语解释:听:听从;从:依从。
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成语出处:《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舍短从长
成语解释:舍:放弃;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
指舍弃其缺点,汲取其长处。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梁书・太祖记》:“如或一言拔俗,一事出群,亦当舍短从长,随才授任。”
行不从径
成语解释: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善善从长
成语解释: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
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恶恶从短
成语解释: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不十分苛责。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丛兰欲秀,秋风败之
成语解释:兰:兰草;秀:开花;败:衰败。
兰草要开花,但秋风使之凋谢。比喻好人做好事而遭坏人陷害。成语出处:《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云蔽之;河水欲清,沙土秽之;丛生欲脩,秋风败之。
言听行从
成语解释: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成语出处:《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于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双豆塞聪
成语解释:聪:听觉灵敏。
用两粒豆子塞住耳朵。比喻被暂时的现象和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唐・聂夷中《杂兴》: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