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C
  5. cang

cang的成语(共219个)

  • 老虎头上扑苍蝇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

    成语解释:比喻自己找死。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bīng cáng wǔ kù , mǎ rù huà shān

    成语解释: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míng xiū zhàn dào , 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解释: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yòng zhī zé xíng , shě zhī zé cáng

    成语解释: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
    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cáng zhū míng shān , chuán zhī qí rén

    成语解释: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蜚鸟尽,良弓藏

    fēi niǎo jìn , liáng gōng cáng

    成语解释:藏:收藏。
    飞鸟射尽,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

  • 待价藏珠

    dài jià cáng zhū

    成语解释:待:等待;待价:等待高价出售。
    珍藏明珠,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有才学者等待被人赏识。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桑田沧海

    sāng tián cāng hǎi

    成语解释: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 话里藏阄

    huà lǐ cáng jiū

    成语解释:话里藏着哑谜儿。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三七回:“宋江不晓得梢公话里藏阄,在船舱里悄悄的和两个公人说:‘也难得这个梢公救了我们三个性命。’”

  • 鸟得弓藏

    niǎo dé gōng cáng

    成语解释:见“鸟尽弓藏”。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洺行》:“淮阴五刑,鸟得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 谩藏诲盗

    màn cáng huì dào

    成语解释:见“谩藏诲盗”。

    成语出处:《冷眼观》第17回:“俗语说,财勿露白,要到子尴尬个时候,倒说伲是谩藏诲盗。”

  • 米烂成仓

    mǐ làn chéng cāng

    成语解释:仓:粮仓。
    一仓一仓的粮食腐烂了。形容家中十分富有。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

  • 没头苍蝇

    méi tóu cāng ying

    成语解释:比喻乱闯乱碰的人。

    成语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7回:“上年往东京买卖,与那个没头苍蝇牛信曾相认识。”

  • 仓卒之际

    cāng cù zhī jì

    成语解释:仓卒:仓促,匆忙。
    匆忙之间。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文士传》:“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强弱未分。”

  • 深藏若虚

    shēn cáng ruò xū

    成语解释:把宝物藏起来,好象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