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B
  5. ban

ban的成语(共385个)

  • 一鳞半爪

    yī lín bàn zhǎo

    成语解释:鳞:鱼类的鳞片。
    爪:鸟兽的脚趾。
    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

    成语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 半晴半阴

    bàn qíng bàn yīn

    成语解释: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洛中早春》:漠漠复霭霭,半晴将半阴。

  • 过桥抽板

    guò qiáo chōu bǎn

    成语解释: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31回:“只要你不要过桥抽板,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

  • 半路修行

    bàn lù xiū xíng

    成语解释: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成语出处:参见“半路出家”。

  • 天下乌鸦一般黑

    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

    成语解释: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成语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

  • 半截入土

    bàn jié rù tǔ

    成语解释:截:段。
    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第12卷:“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 下坂走丸

    xià bǎn zǒu wán

    成语解释:在山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则边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以下阪而走丸也。”

  • 阪上走丸

    bǎn shàng zǒu wán

    成语解释:阪:斜坡;丸:弹丸。
    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 版筑饭牛

    bǎn zhù fàn niú

    成语解释: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成语出处:《书・说命上》载: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吕氏春秋・举难》载: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

  • 半青半黄

    bàn qīng bàn huáng

    成语解释: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 行百里者半九十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成语解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半部论语治天下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成语出处: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班功行赏

    bān gōng xíng shǎng

    成语解释:班:排列等级,依次。
    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云传》:“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

  • 铁板一块

    tiě bǎn yī kuài

    成语解释:比喻结合紧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变。

    成语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朱元璋和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尽管在过去同生死,共患难,但并不是铁板一块。”

  • 磕磕绊绊

    kē kē bànbàn

    成语解释:跌跌撞撞,指不太顺利。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63回:“不多一时,来到跟前,把那个老者吓得磕磕绊绊地跑了个无踪无影。”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