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蠡测海
更新:2025-10-31 01:10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在有限的篇幅里概述二十世纪文学理论,难免像一位古代哲学家提到过的愚人,想用一块砖做样品兜售房屋,要别人由这一块砖见出楼台庭院的全貌,还是以蠡测海。
“蠡”,读作“lǐ”,不能读作“yuán”、“lǐ”。
“测”,不能写作“侧”。
蠡,用瓠瓜做成的水瓢。以蠡来测量海水,比喻见识浅陋狭窄。见“管窥蠡测”条。
此处所列为“管窥蠡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汉武帝时,有个名叫东方朔的年轻人。为人诙谐幽默,性格豪迈,对事直言不讳,武帝非常喜欢他。他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认为读圣贤书,应被重用而对国家有所贡献。于是上书皇帝,陈述自己对国家政事的意见,但却没有受到重视,因而写下〈答客难〉。文中假设客人问他,既然自己博学又机智,为何不能像战国时代的苏秦、张仪有那样崇高的地位?他回答时代不同了,彼一时,此一时也。战国时代各国竞争激烈,读书人可凭本事施展抱负。但现在汉朝统一天下,有固定的人事体系,有志之士不一定能受到重用。更何况自己是“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意思是说自己眼界狭小,见识短浅,能力纤弱,哪有资格表达意见呢?东方朔以反话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不平与无奈。后来“管窥蠡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见识浅陋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