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说话随便。
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面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而”,读作“ér”,不能读作“ěr”。
“冲”,不能写作“充”。
铅弹子打人 —— 冲口而出
呕吐 (谜底:冲口而出)
不经思考,一下子说出来。如:“他说话一向不经大脑,往往冲口而出,因此常得罪人。”亦作“冲口而发”。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