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式的成语(共170个)
眼腰黄赤
成语解释:黄:金色的腰带;赤:红色的官服。
眼前是红色的官服,腰中是金色的腰带。指荣华富贵。成语出处:宋・刘克庄《好事近・壬戍生日和居厚弟》词:“雪鬓霜髭不管,管眼腰黄赤。”
克肩一心
成语解释:指能一心以事君。
成语出处:语出《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腥德发闻
成语解释:腥德:秽恶的行径。
丑恶的行径为人所知晓。成语出处:汉・徐干《中论・虚道》:“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
莫可究诘
成语解释:究:追查;诘:追问。
无法追问到底。成语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宗支荒忽,莫可究诘。”
无所错手足
成语解释: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指矢天日
成语解释:见“指天誓日”。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女要誓;南指矢天日,以坚永约,女乃允之。”
之死不渝
成语解释:同“之死靡它”。
成语出处:宋・苏辙《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诸孤。赋诗《柏舟》,之死不渝。”
伊何底止
成语解释:同“伊于胡底”。
成语出处: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杨虎围匡
成语解释:《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
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行有余力
成语解释: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行不贰过
成语解释: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死有余诛
成语解释:犹死有余辜。
成语出处:宋・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臣等虽三尺之喙,日诵五车之书,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其为尸素,死有余诛。”
深根蟠结
成语解释:犹盘根错节。比喻恶势力根基深厚,勾结紧密。
成语出处:清・夏燮《中西纪事・管蠡一得》:“若其著名之窗口,则地方官之门印胥吏,无非其深根蟠结之党羽。”
黑天摸地
成语解释: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骇人闻听
成语解释:见“骇人听闻”。
成语出处:《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吴贤]忽一日仰天而叹,说出一句骇人闻听之言,道人生天地间,上不做玉皇大帝,下情愿做卑田乞儿,若做个世上不沉不浮,可有可无之人,有何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