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这件不该发生的事出现了,让他心慌意乱。
“慌”,读作“huāng”,不能读作“huǎng”。
“意”,不能写作“义”。
“心慌意乱”和“心烦意乱”;都有“心绪杂乱”的意思。但“心慌意乱”侧重在烦躁;苦闷;焦虑上;“心烦意乱”侧重在慌乱没有主意上。
心中慌乱无主。《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原来卜良被咬断舌头,情知中计,心慌意乱,一时狂走,不知一个东西南北。”《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姑娘此时心慌意乱,如生芒刺,如坐针毡。”亦作“心忙意急”、“意乱心慌”。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