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然而也有并不一哄而起的人,当时好象落后,但因为也不一哄而散,后来成为中坚。”
“哄”,读作“hōng”,不能读作“hōng”。
“哄”,不能写作“轰”。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