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鲁迅《三闲集 在钟楼上》:“于是只好袭用仙传的古法,装聋作哑,置之不问不闻之列。”
“聋”,不能写作“胧”。
“装聋作哑”与“不闻不问”有别:“装聋作哑”侧重于形容不理睬;“不闻不问”侧重于形容不关心。
耳朵塞棉花 —— 装聋作哑
哑剧 (谜底:装聋作哑)
故意不闻不问,假装不知道。《醒世恒言・卷十七・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一来见他不像个读书之人,二来见他老官儿也不像认真要儿读书的,三来又贪著些小利,总然有些知觉,也装聋作哑,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三回》:“人势众大,只好装聋作哑,你敢向那一个说话?”亦作“装聋装哑”。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