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然而这么一来,却又使一些看文字不用视觉,专靠嗅觉的“文学家”疑神疑鬼。(鲁迅《准风月谈 前记》)
“疑”,读作“yí”,不能读作“yì”。
“鬼”,不能写作“诡”;“疑”,不能写作“颖”。
庙堂里算命 —— 疑神疑鬼
多疑 (谜底:疑神疑鬼)
形容内心多疑。《玉佛缘・第一回》:“周氏夫人疑神疑鬼,招了好些女巫和尚,烧纸钱,拜延寿忏,闹了个烟雾腾天,仍旧是一无用处。”亦作“疑鬼疑神”、“疑人疑鬼”。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