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nánértuì

知难而退

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注音
ㄓ ㄋㄢˊ ㄦˊ ㄊㄨㄟˋ
情感
贬义成语
繁体
知難而退
近义词
望而却步听天由命畏葸不前
反义词
知难而行勇往直前再接再厉知难而进力争上游

知难而退的意思解释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知难而退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知难而退例子

尤其是因为在那一级里有三、四个“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员不得不知难而退(邹韬奋《经历 新饭碗问题》)

知难而退正音

“难”,读作“nán”,不能读作“nàn”。

知难而退辨析

知难而退”与“畏葸不前”有别:“知难而退”侧重于形容退却:“畏葸不前”侧重于形容害怕。

知难而退谜语

危地马拉 (谜底: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权相互进行战争,郑国处于他们之间,他依附晋国,楚国就派兵征服它。晋国听说楚国出兵就派荀林父、士会、先榖等率军讨伐楚国,听到他们已经结盟,士会同意荀林父知难而退的做法,先榖不同意造成兵败。

知难而退详细解释

知难而退释义

作战时遇形势不利就先行退兵。◎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后用“知难而退”泛指行事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或应伺机退却。

知难而退典源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1]曰:『[2]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3]。』此三志者,[4]之谓矣。”

注解

[1]《军志》:周代的兵书,现已亡佚。

[2]允当:公平适当。

[3]不可敌:不可与之为敌。

[4]晋: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左传・宣公十二年》

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及于郑而勦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后。”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

知难而退典故

“知难而退”原是古代兵书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作战时应随机应变,遇形势不利就先行退兵。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及《左传・宣公十二年》中都引录了这个术语。春秋时代,晋、楚为最两个最大的国家,彼此都无不想击败对方以争夺霸权,常藉其他小国之名向对方开战。根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楚成王出兵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于是准备向楚国开战。楚成王得知这个消息,便立刻命令军队撤离,他说:“千万不要和晋国军队交战!晋文公重耳登基前在外流亡十九年,尝尽各种艰难险阻,也详知民情。而今上天赐予天命,我们怎么能以人力违逆天意呢?《军志》里说:『如果对方是适当的人选,就应该退兵。』又说:『知道形势不利就应先行退却。』又说:『不要与有德者为敌。』这三者都针对晋国来说的啊!”楚成王话中的“知难而退”,即是引自兵书《军志》。另外,典源又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容则是表述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援郑,但晋军抵达前郑国就已投降,晋军统帅荀林父()于是打算班师回朝。当时,中军副将先縠()不同意,主张追击楚军,上军主将士会劝他说:“一个国家若是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章、礼仪都具备,那就不应与他为敌。楚国现在正是这样,我们如何能与他为敌?何况,看到有可乘之机就前进,看到形势不利就先退却,如此才是用兵之道啊!”士会的这番话,其中也用到“知难而退”一语,在《左传》的这两个篇章里,此语所表述的都是一种战略运用。后来“知难而退”则被用来泛指行事遇到困难退缩不前或应伺机退却。

知难而退书证

  • 01.《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源)
  • 02.《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源)
  • 03.《吴子・料敌》:“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 04.《艺文类聚・卷二三・人部七・鉴诫》引三国魏・王昶〈家诫〉:“若乐毅帅弱燕之众,东破强齐,收七十余城,其功盛矣,知难而退,保身全名。”
  • 05.唐・皇甫湜〈答李生第二书〉:“夫无难而退,谦也;知难而退,宜也,非谦也。”
  • 06.《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你看这群贼,要果然得著这位姑娘些底细,就此时认些晦气走了,倒也未尝不是知难而退。”
  • 07.《冷眼观》第一回:“我心中本来有点瞧不起这一班人,他既知难而退,正合我的意思。”

知难而退用法

语义作战时遇形势不利则行退兵。

类别用在“残弱怯战”的表述上。

例句

敌军见到我军兵力强大,便知难而退,开始撤军。

只要我方继续加强防御工事,对方屡攻不进,就会知难而退

语义指行事遇到困难退缩不前或应伺机退却。

类别用在“顾忌畏缩”的表述上。

例句

想要成就事业,必须冒险犯难,不能有知难而退的想法。

既然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就该知难而退,何必硬撑呢?

这次试炼的条件很严格,目的就是希望没能力的人知难而退

相亲时,她故意说一些让对方难堪的话,就是要对方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翻译

  1. 英语 shrink back from difficulties
  2. 德语 vor Schwierigkeiten zurückscheuen
  3. 俄语 отступáть перед трудностями

“知难而退”的单字解释

  • 】zhī
    知zhī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使知道:通知。知照。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
  • 】nán
    难(難)nán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
  • 】ér
    而ér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
  • 退】tuì
    退tuì向后移动,与“进”相对:退步。退路。退却。退让。倒退。离开,辞去:退席。退伍。退职。退休。引退。送还,不接受,撤销:退还。脱落:退色。退毛。减退。和柔的样子:退然。迟缓,畏…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