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píng

气和心平

拼音
qì hé xīn píng
注音
ㄑㄧˋ ㄏㄜˊ ㄒㄧㄣ ㄆㄧㄥˊ
情感
繁体
氣和心平
近义词
心平气和

气和心平详细解释

气和心平释义

犹“心平气和”。见“心平气和”条。

气和心平典故

此处所列为“心平气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心平气和”原作“心平德和”。晏子,即晏婴,春秋齐国人,在齐景公时任宰相,为当时的名臣。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有一天,景公游猎回来,与大臣梁丘据等在遄台饮酒作乐。当景公对人生有所感慨时,梁丘据亦在一旁附和,故景公说:“只有据与我是相和的啊!”随侍在侧的晏子不以为然,他说:“据和你不过是相同而已,那里有相和!”景公讶异地问:“『和』跟『同』有什么不一样吗?”晏子回答说:“若以烹调为例,在熬煮羹汤时,会适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调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相处之道也是这样的。当君王提出一个主张时,作为臣子的应该是从不同角度给予建言,使君王的施为更为完备,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再以音乐为例,一篇好的乐章,是各种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调和出优美的音乐,使君子听了,内心能得到平静,德行能趋向平和。所以《诗经》说:德音是没有瑕疵的。像梁丘据这样只会对君王的说法同声应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里去调味,谁会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弹一个单一的音符,谁会想去听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处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静,德行修养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气自然会温和不暴躁,所以后来由此演变成“心平气和”这句成语,形容心气平和,不急不怒。

气和心平书证

  • 01.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二・尊生》:“左右供使之人,得清净子弟小心少过谦谨者,自然事闲,无物相恼,令人气和心平。”

“气和心平”的单字解释

  • 】qì
    气(氣)qì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人的精神…
  • 】hé
    和hé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平息争端:讲和。和约。…
  • 】xīn
    心xīn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
  • 】píng
    平píng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均等:平分。平行(x妌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