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féngchén

生不逢辰

拼音
shēng bù féng chén
注音
ㄕㄥ ㄅㄨˋ ㄈㄥˊ ㄔㄣˊ
情感
贬义成语
近义词
时运不济生不逢时
反义词
吉人天相吉星高照

生不逢辰的意思解释

出生就没有碰上好时辰。形容时运不济或慨叹不被人赏识。

生不逢辰出处

《诗经・大雅・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生不逢辰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生不逢辰例子

你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要自己创造条件,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生不逢辰正音

”,读作“chén”,不能读作“cén”。

生不逢辰辨形

“辰”,不能写作“”。

生不逢辰详细解释

生不逢辰释义

生得不是时候。比喻遇不到好时机,命运坎坷。语本《诗经・大雅・桑柔》。△“生适逢辰

生不逢辰典源

《诗经・大雅・桑柔》

忧心[1],念我[2]。我生[3],逢天[4]怒。自西[5]东,[6]所定处。

注解

[1]慇慇:音yīn yīn,忧伤、哀痛的样子。

[2]土宇:土地与住宅。

[3]不辰:不得其时。

[4]僤:音dàn,盛、厚。

[5]徂:音,往。

[6]靡:无。

生不逢辰典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大雅・桑柔〉一诗描述的是战乱之中百姓的流离失所,以及苍生忧伤哀痛的心情。其中一段如此写著:真是无限的悲痛啊!我思念著家园故土。难道是生得不是时候,偏偏遇到了上天盛怒,降下了灾祸。天地之间无穷广大,却找不到一处可安身的所在啊!这首诗也有人以为是周厉王的大臣芮良夫讽刺厉王的诗,作者藉诗反映当时君王无道,小人掌权,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景况。后来“生不逢辰”这句成语就从“我生不辰”诗句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遇不到好时机,命运坎坷。

生不逢辰书证

  • 01.宋・楼钥《攻媿集・卷七八・跋韩熙载投吴状》:“熙载文华擅一时,南唐谥以文靖。此状虽挟战国纵横之气,不脱五季萎苶之体,然词翰俱胜,惜乎生不逢辰,崎岖危乱中。”
  • 02.宋・虞俦〈祖赠奉直大夫摅赠太子少傅制〉:“某官祖某,擅一乡之评,钟九华之秀,乐天知命,岂其生不逢辰,铲彩理光,盖亦才难大用!”
  • 03.宋・陈著〈与单君范书〉:“某生不逢辰,心事难照。潇潇小塾,琴书肯临。昕夕听教,如风雨中鸡相应,如霜月夜鹤相闻。”
  • 04.宋・吴泳〈抚机弟墓志〉:“人谓吴氏种德艺学,至四世滋大也。生不逢辰,适与祸会,或死于兵,或死于疫,或死王事。”
  • 05.元・宋褧〈定轩先生张君墓碣铭〉:“铭曰:『嗟哉张君,德备行醇。生不逢辰,没齿于乡里之善人;昭昭不泯,犹幸其子之有传。』”
  • 06.明・张岱〈公祭张亦寓文〉:“盖亦寓具用世人才,生不逢辰,贫病相寻,赍志以老。”
  • 07.清・陈启源《毛诗古编・卷五・王・丘中有麻》:“〈采葛〉,惧谗也;〈丘中有麻〉,思贤也。……独惜子国、嗟贤而被放,已为生不逢辰,幸而遗泽在人,风诗显其姓氏。”

生不逢辰用法

语义比喻遇不到好时机,命运坎坷。

类别用在“命运坎坷”的表述上。

例句

只可惜他生不逢辰,赍志以终。

虽然生不逢辰,但要死得其所。

屈原生不逢辰,终至投水而死。

他刚出生就遇上战争,真是生不逢辰

这位作家利用写作来抒发他生不逢辰的感慨。

缺乏言论自由的大环境,让许多学者常常感叹生不逢辰

不检讨自己,却总是怪自己生不逢辰,这种人不会有什么成就。

黑暗的政治环境,使许多有志之士感到生不逢辰,无法施展抱负。

他虽然十分努力,可惜生不逢辰,恶劣的大环境迫使他走上失败之途。

这是个自由竞争的社会,只有不断进步才能出头,不能借口生不逢辰,来掩饰自己的懈怠。

生不逢辰翻译

  1. 英语 born at a wrong time(be born under an evil star)

“生不逢辰”的单字解释

  • 】shēng
    生shēng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造出:生产。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有生命的东…
  • 】bù
    不bù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
  • 】féng
    逢féng遇到:逢遇。久别重逢。逢凶化吉。狭路相逢。迎合,巴结:逢迎。逢君之恶。姓。遇遭笔画数:10;部首:辶;笔顺编号:3541112454
  • 】chén
    辰chén地支的第五位,属龙。用于记时: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时日:辰光。时辰。诞辰。日、月、星的总称:北辰(北极星)。星辰。古同“晨”,清早。笔画数:7;部首:辰;笔顺编号:1…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