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之不恭
更新:2025-10-30 17:38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常与受之有愧连用。
我们觉得却之不恭,只好让他劳驾。(邹韬奋《经历 惨淡经营之后》)
“之”,读作“zhī”,不能读作“zī”。
“恭”,不能写作“公”。
受之有愧 —— 却之不恭
别客气 (谜底:却之不恭)
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万章向孟子请教人际交往的问题,孟子认为对人应该恭敬。万章说:“一再推却,拒绝别人的礼物是不恭敬的,为什么?”孟子说:“高贵的人送东西给你,你如果拒绝就是不恭敬的,因此你应该接受。”
本指拒绝别人的邀请或赠予是不恭敬的。语本《孟子・万章上》:“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后多用为接受他人的馈赠或邀请时的客套话。《金瓶梅・第三十九回》:“迭受重礼,使小道却之不恭,受之有愧。”《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不怕输,只管来。但是我却之不恭,受之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