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山转海
- 拼音
- huí shān zhuǎn hǎi
- 注音
- ㄏㄨㄟˊ ㄕㄢ ㄓㄨㄢˇ ㄏㄞˇ
- 情感
- 中性成语
- 繁体
- 回山轉海
- 近义词
- 回山倒海
更新:2025-10-31 04:56
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作谓语、定语;比喻力强势大,能压倒一切。
犹“排山倒海”。见“排山倒海”条。
此处所列为“排山倒海”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排山倒海”原作“回山倒海”。袁山松,东晋陈郡阳夏人。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在他写的《后汉书》中,有一段记载东汉最后一位皇帝献帝的事迹。献帝在位三十一年,起初受制于董卓,后曹操以援救汉室之名讨伐董卓。接著曹操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得势后,渐次削弱诸雄的权力,手握国家大权,他架空献帝,势力日渐强大,以“回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把政权移转到自己手中。袁山松认为,曹操以仿效尧、舜禅让的美名,逼献帝授权,实为窃国,与盗贼无异,毫无仁义可言。后来“排山倒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力量巨大,气势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