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xiánzhīniǎo

惊弦之鸟

拼音
jīng xián zhī niǎo
注音
ㄐㄧㄥ ㄒㄧㄢˊ ㄓ ㄋㄧㄠˇ
情感
贬义成语
繁体
驚弦之鳥
近义词
惊弓之鸟

惊弦之鸟的意思解释

见“惊弓之鸟”。

惊弦之鸟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惊弦之鸟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受过惊吓的人。

惊弦之鸟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但唐公是惊弦之鸟,犹自不敢放胆。”

惊弦之鸟故事

从前精通射箭的更赢和魏王谈论箭术,刚好一只大雁由东向西飞过,更赢拉弓便射,可惜虚发一箭,谁知大雁应声落地。魏王不解,更赢说:“这只受伤的大雁离了群,飞得低,听到弓弦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一用力伤口破裂而掉地。”

惊弦之鸟详细解释

惊弦之鸟释义

犹“惊弓之鸟”。见“惊弓之鸟”条。

惊弦之鸟典故

此处所列为“惊弓之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战国策・楚策四》载,战国时代,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决定联合起来,以“合纵”政策对抗秦国,于是赵国派出使者魏加到楚去商谈军事结盟的事情。魏加见到楚相春申君,得知楚国要派临武君当主将,魏加觉得他不是合适的人选,因为自己少时好射,便举了一个关于射箭的例子:“从前魏国有一个射箭好手更羸,有一天他和魏王来到一座高台的下面,仰头看到天上的飞鸟,更羸就跟魏王说他可以只用弓不用箭,就把天上的飞鸟射下来。魏王不相信。过了一会儿,东方飞来一群雁,更羸把弓拉满然后放掉,果真有一只雁应声坠落。魏王吃惊地问:『为什么这样可以把雁射下来?』更羸解释说:『因为这是一只负伤的雁。』魏王又问:『你怎么知道呢?』更羸回答说:『这雁飞得很慢,是因为身上的旧伤在痛;鸣叫声悲伤,是因为长久跟不上雁群。旧伤还没好,心里受到的惊吓也没有平复,所以一听到弓弦的声音,就惊惶地往上飞高,旧伤迸裂,掉了下来。』临武君曾被秦国打败过,心中的阴影难以去除,就像这只雁一样,并不适合让他担任对抗秦国的主将啊!”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惊弓之鸟”,用来比喻曾经受到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

惊弦之鸟书证

  • 01.《谷梁传・成公二年》杨士勋・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

惊弦之鸟翻译

  1. 英语 a bird that starts at the sight of a bow

“惊弦之鸟”的单字解释

  • 】jīng
    惊(驚)jīng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惊车。惊群。马惊车败。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惊恐。惊骇。惊愕。惊惶。惊诧。惊遽。惊厥。惊悟。惊心动魄。惊惶失措。惊世骇…
  • 】xián
    弦xián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弓弦。弦韦(“弦”指弓弦,“韦”是兽皮,弦紧皮软,喻性子急缓不同。古人佩弦来警戒自己的性缓,佩韦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后遂用“弦韦”喻朋友的规…
  • 】zhī
    之zhī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
  • 】niǎo
    鸟(鳥)niǎo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鸟类。候鸟。益鸟。鸟语花香。笔画数:5;部首:鸟;笔顺编号:35451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