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作者: 清代   佚名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
愁比水云多。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
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píng)
(shēng)
(tài)
()
(shàng)
(duǎn)
(zhào)
()
(jīng)
(guò)
()
(jīn)
(zhòng)
(dào)
()
(shì)
(chóu)
()
(shuǐ)
(yún)
(duō)
()
()
(xiá)
(zhōng)
(zhǎng)
(jiàn)
(huàn)
()
(biǎn)
(zhōu)
()
()
(guī)
()
(lǎo)
()
(suō)
(yín)
(ài)
(fēi)
()
(shì)
(qiū)
()
()
(cuō)
(tuó)
(kuài)
(xīn)
()
(zhēn)
(měi)
(jiǔ)
()
(bēi)
()
(tài)
(píng)
(shēng)
(zhǎng)
()
(wèi)
(jīn)
()
(shí)
(bīng)
()
()
(xiè)
(sān)
(jiāng)
(xuě)
(làng)
(jìng)
()
()
(chén)
(qiān)
()
()
(yòng)
(wǎn)
(tiān)
()
(huí)
(shǒu)
(wàng)
(xiāo)
(hàn)
(shuāng)
(lèi)
(duò)
(qī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作者介绍

佚名简介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①银艾:“银”是银印。“艾”是绿色像艾草一样拴印的丝带。借指做官。②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③脍新鲈:指隐居生活。④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这三江都流入太湖。⑤挽天河:杜甫洗兵马》中针对国家内乱唱出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的心声。⑥霄汉:即高空,暗喻朝廷。

这首词抒发了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心情。

上片先写江山破碎的悲怆心情。“平生太湖上”四句,面对浩瀚无际的太湖,作者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样令人陶醉,那样令人感到亲切,这次重游,自己心头却笼罩着茫茫无际的愁云。从前游太湖,北宋还没有灭亡,而现在却是国土沦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骑南窥,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作者用“何事”发问,却没有正面回答,因为在那个时代,家国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愁情满怀,却无计消除,南宋朝廷苟安求和,醉生梦死,纵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在无可奈何之中,他情绪陡转。“拟把匣中长剑”以下五句,写他忍痛放弃报国之志,把准备驰骋疆场的长剑换成一叶垂钓的扁舟,归隐江湖,去作渔翁。他消沉地说,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为此耽误了隐居的山水,让它们白白地等我。作者以超脱的口吻诉说自己悲愤的心情,以归隐的行动表示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下片以“脍新鲈”三句承上启下,当他吃着脍制好的新鲜鲈鱼、喝着美酒、唱起悲壮的歌曲时,他的情绪从隐居一下又跌落到现实中了,他不能忘记灾难深重的国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在太平时代生长的人,没想到今天也见到战争,而“干戈”给作者带来的是如大海一样汹涌的激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憎恶,使他顿生扭转乾坤之力,他要倾泻三江洪涛巨浪,涤荡千里中原的胡尘,用不着壮志挽天河洗兵马,要把敌人彻底消灭干净。这种钢铁誓言,如雷震耳,激荡在国人心中,所以当这首词被题在吴江长桥下时,竟不胫而走,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现实和理想总是有矛盾的,作者虽然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但想到黑暗的现实,心头又愁云惨淡,最后以“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作结,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失望。

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