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70个)

  • 而来

    jiē zhǒng ér lái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
    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脚步紧相连。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

  • 而至

    jiē zhǒng ér zhì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
    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 而至

    suí zhǒng ér zhì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
    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 比肩

    jiē zhǒng bǐ jiān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
    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

    成语出处: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 纳屦

    nà jù zhǒng jué

    成语解释: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
    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纳履

    nà lǚ zhǒng jué

    成语解释: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
    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 顶天

    dǐng tiān zhǒng dì

    成语解释:犹言顶天立地。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

  • 沓来

    tǎ lái zhǒng zhì

    成语解释:指纷纷到来。亦作“踏来麕至”。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札南澳镇饬严办东路贩烟外国船只》:“倘敢抗违不遵,即照前札或用炮轰击,或用火烧,务使创巨痛深,始免沓来踵至。”

  • 相接

    zhǐ zhǒng xiāng jiē

    成语解释:形容人数之多。

    成语出处: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师范》:“此外握风气之权者,为书院山长,为蒙馆学究,车载斗量,趾踵相接。”

  • 相错

    zhǐ zhǒng xiāng cuò

    成语解释:见“趾踵相接”。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革命制造厂》:“弃家逃威,望门投止者,趾踵相错。”

  • 可待

    qǐ zhǒng kě dài

    成语解释: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

  • 而至

    jì zhǒng ér zhì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来。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成语出处:《晋书・段灼传》:“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

  • 履穿

    lǚ chuān zhǒng jué

    成语解释: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解结

    yǐ zhǒng jiě jié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结:疙瘩。
    用脚后跟去解疙瘩。比喻做事徒劳无功。

    成语出处:《淮南子》:“数米简发,烦而不察,有为之甚也,何异乎以膝搔背,以踵解结矣。”唐・马总《意林》:董子曰:‘子信鬼神,何异以踵解结,终无益也。’

  • 捐糜

    dǐng zhǒng juān mí

    成语解释:谓捐躯,牺牲。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