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斯的成语

斯的成语(共47个)

  • 底里

    xiē sī dǐ lǐ

    成语解释: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成语出处: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 慢腾

    màn téng sī lǐ

    成语解释:见“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既是明天一黑早要复命的,怎么还你们慢腾斯礼的呢?”

  • 慢条

    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 慢条

    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见“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一个风火事,还象寻常慢条斯礼儿的。”

  • 极口项

    jí kǒu xiàng sī

    成语解释:谓满口赞誉。项斯、唐代诗人,为杨敬之所器重,敬之赠诗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之句。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与钱象先生》:“仆极口项斯矣。茂苑虽多士,当今无出公右者。”

  • 文扫地

    sī wén sǎo dì

    成语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完全丧失;比喻破坏无余。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

  • 文文

    sī sī wén wén

    成语解释:形容举目文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

  • 歌于,哭于

    gē yú sī , kū yú sī

    成语解释: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 事体大

    sī shì tǐ dà

    成语解释:斯:此;体:体制,规模。
    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成语出处:汉・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 zhāo sī xī sī

    成语解释: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成语出处:《三字经》:“朝于斯,夕于斯。”

  • 逝者如

    shì zhě rú sī

    成语解释: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为甚

    mò sī wéi shèn

    成语解释:莫:无;甚:严重,超过。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成语出处:南朝・宋・沈约《奏弹王源》:“玷辱流辈,莫斯为甚。自古巨舋,莫斯为甚。”

  • 负乘

    fù chéng sī duó

    成语解释: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后以“负乘斯夺”指才德不称其职会招致祸患。

    成语出处:语出《易・系辞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 豁然确

    huò rán què sī

    成语解释:明白透彻。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 河汉

    hé hàn sī yán

    成语解释: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
    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